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林风采 > 农林文苑 > 正文内容

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传统文化

发布时间:2022-09-01 16:33:57     作者: 党群工作部 卢秋珍     来源: 本站原创     点击数:0

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,8月30日,由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举办的第三场“名家云直播”党课开讲,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党员职工,我与同事们通过广西云客户端平台实时收看“坚定文化自信 重铸大国之魂—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历史智慧”专题党课。

主讲嘉宾李敬学系统深入阐释了“没有高度文化自信、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要想增强文化自信,就必须重视并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”这一理念。李教授指出,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是民族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,是中国在国际文化洪流中站稳脚跟的支撑,培养文化自信就是增强民族自信,提升人民群众的民族信念感,为中国百年发展之变革注入新时代的文化精神活力,同时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。

聆听李教授的讲解,纵观历史五千年,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,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,以特有的东方神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。翻开历史的画卷,万里长城永不倒,彰显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;北京故宫,汇聚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;丝绸之路,开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;唐诗宋词,则写尽了人生百味......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着我们的身心,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力量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文化自信,明确提出,文化自信,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化的民族,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。回望历史的长河,从秦始皇统一六国,到三国各路英雄争霸,从唐朝的极乐盛世,到成吉思汗的封疆扩土,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,到毛泽东的“枪杆子出政权”,从三大战役到改革开放,乃至今天的小康社会,每一个朝代,每一件大事、每一个理论创新都赋予了中华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。

坚定文化自信,奋发图强。站在历史的天空下,文化自信让一个国家自立自强,尤其是在当前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的新时代,我们从民族文化中吸取智慧和力量,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、嫦娥一号,我们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和世博会,同时也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发展体的伟大成就。高铁飞驰 天眼显威,嫦娥问天,蛟龙入海.....我们正由“跟跑者”变为“领跑者”,在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,这些科技成果正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,奋发图强的伟大奇迹。

坚定文化自信,践行伟大建党精神。作为华夏子孙,从小开始,父母亲就教导我们要自立自信自强,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、肯定自己,最终超越自己。在学校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文化,让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。参加工作后,我们学习思想政治,去触摸那些国家大事与各类原则宗旨。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,让我们从“二万五千里长征”“百团大战”“狼牙山五壮士”“抗美援朝”等党史学习中,深刻领会到了“坚持真理、坚守理想,践行初心、担当使命,不怕牺牲、英勇斗争,对党忠诚、不负人民”的伟大建党精神,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,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,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,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。

弘扬传统文化,感受传统文化魄力。民族文化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,没有那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每年春节,我们都会放下手头上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节,就为了一家人吃个团圆饭一起看春晚;清明节,我们带上各种祭品上山扫墓祭祖、怀念先人;端午节,为了纪念历史中伟大诗人屈原,我们吃粽子、赛龙舟,这个节日成为首个入选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。而农历中秋节,我们不仅吃团圆饭,还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吃月饼赏明月、赏花灯、猜灯谜......每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参与其中,那是一种亲情、友情的交融。正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,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显得格外的厚重和久远。

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,也是人民孕育梦想的家园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、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深刻认识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让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更为绚丽多彩的光芒。